頂著大太陽,拖著行李跳上客運一路直奔台中,熱鬧的東海商圈彷彿是一種錯覺,走近才發現踢生活背包客棧寧靜的落座於一條街外。僅以蘋果綠及牛奶白為主的色調簡單但不隨便,大片的落地玻璃乾乾淨淨的很明亮,一旁角落吊著一個大大的黃色沙包。這裡是我打工換宿兩個禮拜的「踢生活背包客棧」。
一進門就看到老闆自己的工作桌,還在後面擺了一個老舊的縫紉機和舊冰箱,雖然老闆是說不能用了,擺在那裏純裝飾,也有種復古的感覺。老闆是個叫Gary的大叔。(順帶一提,由於粉專封面頁上面的女生照片,我一直以為Gary是女生,為了證明Gary是男生老闆還直接google給我看,然後出現一堆小蝸的照片哈哈)
Gary給了我鑰匙和磁卡並帶我熟悉環境。磁卡上也橫豎交錯的寫了個不易發覺的「踢」XDD。進大門與二樓房間都需要先感應。
一樓的公共空間分成了兩大塊,以不同風格的地板為界。鞋櫃上是一片榻榻米,對面也放了一塊榻榻米和公用電腦,還有一個大大的草綠色懶骨頭,牆壁上貼了一些旅客的留言與照片。再往裡面過去另一邊有個採用原木色調的廚房和餐桌,也鋪了同色系的木頭地板,與近門這邊的磨平水泥的風格明顯不同,卻也不違和。大大的廚房設備很齊全,而且老闆都是購置較為高級的烤箱和電磁爐。廚房邊有一整面塗鴉牆,人來人往,無論旅客、小幫手都可以拿粉筆在上面寫點什麼、畫點什麼。餐桌就在那片玻璃窗邊,角落裡有塊青草地毯,也放了個棕色的懶骨頭,賴在上面頗為愜意。牆邊靠著一個書櫃,放了很多健身和旅遊相關的書。
書櫃邊藏了一個小拉門,那是個小廁所,就像童話書裡的小木屋那樣的可愛,鎖上的門閂是一塊厚厚的木板,牆上的紅土像是隨意拍上去的很隨性,很像哈利波特住的碗櫥一樣在樓梯下面,裡面的燈光及色調紅通通的挺溫馨,雖然僅是廁所,但也看得出來費了不少心,剛開始在選擇想去哪家青旅換宿時,總是先看看廁所或衛浴的照片,我相信願意在廁所方面用心的青旅,其他地方一定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的。所以就是看到了這個廁所的照片才投了踢生活的履歷XDD。另外,踢生活的衛浴(也在一樓,但是兩棟的衛浴都要先通過感應門)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部分,可能因為新開幕沒多久所以很新也很乾淨,以淋浴間來說空間算是寬敞,且以拉簾隔出了一個小區塊使它乾濕分離;廁所與淋浴間的大小相同,值得一提的是踢生活所使用的衛生紙都是水溶性,除了環保與整潔以外,垃圾也減量了。
這不是我第一次住青年旅舍,卻是第一次看到公共空間(交誼廳)這麼大的青年旅舍,民宿與青旅的差異就在於青旅是以「床」為單位計價,讓旅人混住在一起,也更有認識彼此的機會。因此房間裡盡量設備簡單,但公共空間卻是應有盡有,氣氛舒適,讓旅人可以放鬆的交流。房間分為兩棟,剛好也以兩種風格的地板為界,一邊男女混合住宿,另一邊專屬於女性旅客。而Gary分配我住的是混合式那棟的二樓雙人房(上下舖)。
房間裡是上下舖的床,白色的被單上面用了一塊客家花布做點綴,配上淺綠色的床單乾乾淨淨的很舒服。除了床以外只有一個木桌,是小學生用的那種老舊的木頭桌子。雖說房內設備簡單,卻也不簡單,看得出來用了許多的巧思。每個床頭均有個小木板可以置放小物,還有個貼心的插座可以充電(Gary表示怕很多外國旅客忘記帶轉接頭,所以還準備了USB插座),另外還有個夾式的小燈和一個衣架。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拉簾。而八人房則沒有桌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可以上鎖的小置物櫃。青旅的整體裝潢看得出來是老屋子改建,但又巧妙的避開了一些橫樑不讓它影響格局。二、三樓後面都有一間廁所,就像老屋子常有的後門一樣。另外,轉角的小夜燈竟然是蔘茸酒的瓶子!這種具有台灣本土特色的裝飾也會不時出現在小細節裡。
陽台和洗衣機都在三樓,小幫手可以免費洗衣服,而房客卻是自己投錢在一個小罐子裡。這裡沒有攝影機,每一次投零錢到罐子裡都會聽到一次叮叮噹噹的「誠實的聲音」XD,很有趣。「誠實商店」的概念在踢生活除了展現在洗衣機方面之外,冰箱裡的啤酒也是採用這種自取模式,這種考驗著店家與顧客之間誠信的交易方式,其實還是帶有一定的風險,但是Gary說過他也不在意這一點小錢,會投的人就是會投的。除了洗衣區外,還有兩塊不小的區域可以曬被單、晾衣服。從三樓看出去雖然只是個大型停車場,但是有幾天晚上洗衣服時,我卻發現這裡竟然可以看到星星!
不得不提的是,Gary很注重安全,所以鄭重其事的跟我介紹了逃生路線和滅火器位置。
另外,Gary曾經為了學泰拳而跑去泰國拜師,現在則有事沒事就會到外面那個大沙包那裏打兩拳踢兩腳(難怪書櫃裡放了那麼多健身的書哈哈),我第一天晚上就跑到外面跟著一個香港遊客一起從手綁帶纏法學起,再戴上了護具手套,有模有樣的踹了一下沙包XD。
小補充:Gary以前在加拿大念過設計,所以踢生活青旅從裡到外的設計都是他一手包辦。問過一次Gary怎麼會開青旅,他只淡淡地說了一句:「沒錢阿不想打工。」
「踢生活」。踢,生活。踢一腳如巨石一般一成不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