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就是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出走到別人熟悉的生活圈—於台中踢生活背包客棧打工換宿0711~0724
所謂打工換宿,對我來說,是以一天幾小時的勞動(合理範圍內)去換那一天晚上的住宿,並利用時間體驗當地文化。而踢生活的打工換宿又分為兩種,打掃換宿和專業換宿。打掃換宿泛指一般房務的整理與環境的整潔,小幫手工作時間為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共四個小時,其他時間就自由安排;專業換宿則是指以專長(例如繪畫、音樂、廚藝等專業)換取住宿,時間就以作品所需要完成時間來計算,工作時間較不固定。而我是以一般的打掃來換宿。
因此每天早上十點在一樓集合,等著工讀生交辦今天的工作事項給我們。一般工作事項為洗、曬被單,打掃廁所,掃地、吸地等環境整潔。雖然項目繁雜但其實大家一起分工,邊做邊閒聊還算輕鬆。有時候客滿時事情多,我發現小幫手兩點下班後,沒做完的事就是工讀生做,而工讀生下班後,剩下的事就都是Gary在做,所以常常看到晚上Gary一個人在拖廁所的地、雨天時送洗被單或收垃圾、去追垃圾車XDD。
Gary請的工讀生都是東海的大學生,言談之中發現她們都是為了放鬆才來這裡打工而非以賺錢為主要目的,而Gary也真的將她們當成朋友,大家的相處甚是和樂,Gary對待小幫手們也像是對朋友一般,除了工作時間之外,我們就像客人一樣,所有事情都自己動手來,沒有什麼限制,Gary還常常催促我們趕快把握時間出去走走看看,回來的時候再跟他分享去了哪裡、做了什麼。
和我同期的小幫手有很多,其中和我同住的室友叫依穎(我們一起住雙人房),是個跟我年紀相仿,來自政大的心理系女孩。特別強調心理系是因為她確實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也對很多人和小事觀察的很仔細(PS.她特別喜歡做米布丁哈哈哈)。前期還同時有下巴尖尖的尖尖、會談吉他會唱歌的小惟及香港女孩Carman。後期則有Filly、祉君和依絃。
工作了幾天上手了之後,Gary便跟我們討論該怎麼排班放假,工作七天可以休假一天,便能有一整天的時間去遠一點的地方。Gary表示希望我們來打工換宿不只是打工換宿,而是真的深入體驗當地生活,所以可以另外以一篇文章多換一天的假,多出去玩,也寫一些心得當作是對青旅的一點回饋。在網路上找打工換宿時,總看到有一些人會抱怨遇到了只想省錢找免費勞工的壞老闆,或者碰上了媽寶公主病的小幫手,真的慶幸自己遇到了一個很隨和也好溝通的老闆,不過也怕被寵壞了哈哈。
在來之前,Gary就曾經在e-mail上面說過不會供餐,但有時候會一起煮飯,第一次是看著尖尖在試烤馬鈴薯片,然後比較微波爐和烤箱做出來的哪種好吃,原來大家都不會做菜,可是有個這麼棒的廚房,不會做也可以小試身手,人人能成為大廚。第一次自己掌廚,就煮了個從未吃過的豆漿鍋,其實也不是什麼太難的料理,就是豆漿煮滾了把食材丟進去就是了。大家都是看著食譜做,而老闆Gary就負責出門採購食材,並拿相機捕捉大家的手忙腳亂(?)。一頓飯做下來還真不容易,但也常常在「明天會不會拉肚子」的疑惑裡,把食物掃光光。除了豆漿鍋,我們也一起做了可樂餅和香港女孩的拿手菜「脆脆」,其實就是番茄起司烤土司啦哈哈。一起吃飯可以凝聚情感,但一起煮飯,卻是培養革命情感XDD
由於去台中的時候適逢BRT剛廢止,對於公車系統還不太了解的我拉著老闆解釋了好久。不過台中的公車是真的很方便,除了路線很多且頻繁以外,使用悠遊卡便可以十公里內免費,還有「台中等公車」系統輔佐查詢到站時間,很多地方如一中街、科博館、秋紅谷、高美濕地、大坑、日月潭…等都可以搭公車抵達。
剛開始總是興奮地翻著書、翻著地圖,查找明天要去哪裡,但是看著清單上的觀光景點越列越多,突然停下來想想,我對於我自己的家鄉,有沒有這麼熟悉,有些家鄉景點我也連聽都沒聽過。所以也許沒有要看什麼特別的景點,只是想隨處看看自己想看的東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尋找共鳴,比較差異;只是想從最熟悉的小日常體會最別致的不一樣,例如公車、商圈、公園、食物,或學校。因此除了觀光景點外我也去了幾個當地的大學走走看看,如逢甲、中興和東海。
有人問:「為什麼喜歡看學校,學校不是都一樣嗎?」我想這大概就是問題所在了,每個人所熟悉的一樣,卻都不一樣。
也只是想了解這裡的在地傳統文化,就像從前總把作業當旅遊,現在則是把旅遊當作業去了解環境。廟、雕刻、紙藝、找不到的燈籠,路上各種水溝蓋和路燈、路牌、和裝飾的不像垃圾桶的垃圾桶,很多巧思藏在不起眼處。
出自於對傳統文物的喜愛與興趣,除了去文創園區晃了晃,某天放假時早早起床出發去了隱身於市區的「陳雕刻處」,雖然那時店裡正好在大幅整修,因此只看到幾台雕刻機和很多不同樣式的雕刻刀,但陳師傅還是熱情的搬了椅子邀請我坐下,他說他很歡迎對雕刻有興趣的人隨時拜訪,跟他聊聊。很多舊時文物隨著時代變遷、機械普及,即將成為夕陽產業、漸漸被淘汰,但陳雕刻處一直以來均以客製化的手工雕刻為主,並隨時因應客源及市場需求而調整自己的步調;而目前也與文創結合,走向為精緻的設計路線。除了創造自己的品牌COMMA,並設計出貓咪疊疊樂等有趣的作品之外,也為廠商打造手工產品,例如近幾年的星巴克點心木盤組,也是令陳師傅驕傲的設計。如此數十載,陳雕刻處始終順應潮流活了下來,未來也有打算開班授課,將手藝傳承下去。有些文物裝置很迷人,但也冷門,但都值得我們慢慢的親自走過一遍、看過一遍。
臨走前,陳師傅也介紹了我幾處附近的文創小店及書店,而那些地點便成為我當天的路線;有趣的是書店的老闆也推薦了我之後的去處,意料之外的行程雖然不在計畫內,但卻出奇的充實。
一個人、兩個人、一群人,不同的旅遊帶來不同的感受,但是也深刻體會到有人帶路真幸福,不用找路也不會等公車站錯邊,更不會拿著google map還在市區迷路了兩個多小時哈哈。
這兩個禮拜,常常晚上這樣和來自各地的背包客、小幫手一起坐在一樓交誼廳,有時候一起出去吃個宵夜(東海商圈有很多串燒小店和居酒屋),聽他們談論自己的經歷、討論自己的規劃(真的覺得該學點廣東話不然會有好多個瞬間就開始完全聽不懂了),再從別人的經驗中各取所需,拼湊明天的方向,世界之大,我們卻在同一晚相會,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緣分吧。
不管是預先安排的行程、意料之外的景點、迷路不小心走到的地方,不同的旅行都有著不同的驚喜,讓我用台中人的熱情走過了不一樣的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