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一開始只是因為不想參加任何營隊,一直想暑假要幹嘛,四月中時決定要試試打工換宿後就瘋狂投履歷,然後之後就是緣分了: )⋯⋯
但還是不知道會是怎樣的體驗,也很難說服父母去支持;畢竟,當做一件從未試過的事,且連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時,如何能說服別人,何況是關心我的人呢?
不過幸好我的父母雖然不贊成,仍是會尊重我的決定;因為我的人生是要自己決定與負責的。
在去打工換宿前幾日,翻到一本書,上頭寫到「當一個聽話的孩子固然好,但太聽話會沒了自己。執意要做自己,大多會急著說服別人,好像越多人認同才有自己,這是一種自我投射效應,你想藉由別人的掌聲再來肯定自己,若別人給噓聲就會否認自己。漸漸地,你所謂真正的自己都是別人的雜聲堆疊的,一不小心,自信心會散滿地」突然,他們反對與否似乎也沒這麼重要了;因為我知道我會享受這段旅程就足夠了。
拖著行李到了青年旅館,一方面對親戚的擔心感到無奈好笑卻暖滋滋,一方面又小小緊張,畢竟我的兩周和第一次就獻給這裡了。
會發出詭異笑聲的老闆,是個親切隨興的大叔,在深夜練習泰拳時一整個帥氣。其他小幫手人都很好:彈著吉他唱著動人曲子的小惟、活潑的角頭尖尖(因為下巴尖尖www)、搞笑的港女Carmen以及親切的小正妹室友(這裡的小,指的是身高比我矮小)。我遇見很多香港的朋友,有一拍即合的Filly姊姊、喜歡騎車兜風的女孩、喜愛手作的老師、邀請我一同去音樂會的氣質美麗女孩…….。各式各樣的人譜成的曲子在心頭奏著,我很珍惜這些相遇的時光。
一直很喜歡這句話:「旅行,不是為了看見每個地方的不同,反而是為了用心體會每個地方的不同表面下,最深層所共享的人性。」
大坑、日月潭、坪頂夜景、植物園、夜市、小巷、書店、茶館…….,逛街、爬山、閱讀,一群人、兩個人、一個人,都是不同的感覺;熱鬧、親密、孤獨;自在、束縛、自由;這些感受互相拉扯,產生複雜的情緒。
旅行中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我喜歡有點距離的感覺,那種距離產生一種美感、一種浪漫,那是旅人的特權。不過這距離也足以看清社會的問題。
最喜歡的一天是一整個下午在拾光機咖啡館度過的時光,整間店只有我一個人,回沖三次的四季春伴隨我的閱讀神遊發呆,晚上被香港朋友邀請去Lane62 Hostel 的Music night,好愜意,因為深思而愜意。
「你知道做什麼會開心,最後卻阻止自己,這就是間接否定自己,那些看似充足的理由,其實早就被合理化。」
最近仍一直在思考,這段旅程對我來說有甚麼意義?
我不禁想,如果我沒有去,我不會獲得什麼?我不會與人交會、我不會發現其實我喜愛旅行(前提是能自我控制)、我不會更了解自己的個性、我也不會有一些遺憾,我不會更清楚認識,有些事情是無法強求的,也不會再次思考實踐在「做自己」與「建立連結」中的找到平衡。
「離開並不一定帶來傷害,相反的,正是有一天可能離開,我們才更懂得去擁抱身邊的人,懂得懷念。」
我想,問我這段旅程的意義就和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一樣的,我們拚命想要把它量化、條列化,來證明他是有重要性的,但無法量化不代表它不重要、是沒有意義,對我來說,這經驗那比可量化的事物可貴許多,它讓我能修正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最後提醒自己:火花,就藏在生活中,在生活中旅行,都是亮點。
本篇文章由蔣依穎提供
Pingback: 2023打工換宿全攻略!背包客棧經營者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如何提高被錄取率! | T-Life Hostel | 踢生活背包客棧